计划圈作为行动指令的核心载体,其扩展策略直接影响资源采集效率与战术机动性。计划圈的基础功能包括曲率航行支持、多指令集成与区域状态监控,通过合理布局可显著提升行动效率。升级基地设施是增加计划圈数量的直接途径,建议优先提升指挥中心等级以解锁更多计划位。同时需注意计划圈的覆盖范围优化,尽量将多个资源点或战略目标纳入同一计划圈,减少冗余占用。
计划圈的曲率航行功能是远距离调度的关键。当舰队首次抵达计划圈后,后续支援或转移可通过曲率航行大幅缩短时间。这一机制要求玩家在关键路径上预设中转计划圈,形成跳跃链。采矿平台与前哨站等建筑可替代部分计划圈功能,其势力范围内无需额外计划圈即可自由行动。建议在高频作业区域建造此类设施,节省计划位用于机动需求。
资源采集类计划圈需注重效率最大化。工程舰编组时建议搭配仓储舰提升单次采集量,减少往返耗时。中型工程舰携带载货型舰船可显著提升每小时采集效率,但需注意编组数量与收益的边际效应。计划圈内资源分布应优先金属与晶体,重氢在中后期才有较高需求。重叠放置计划圈虽可行但会降低利用率,非必要情况下避免此操作。
战术层面需保留2-3个备用计划圈应对突发战斗。敌方在建筑附近建立计划圈时会触发警告机制,可快速部署防御舰队。撤离最后一只舰船将自动回收计划圈的设计,要求玩家在撤退时需权衡战术保留需求。建议通过计划列表实时监控各圈运作状态,及时回收已完成任务的闲置计划圈。
长期运营中需平衡计划圈的攻防用途。攻城作战时可利用雷利亚特等针对护卫舰的船型快速清理防御,需专门配置攻击型计划圈。防御阶段则建议将CAS066等抗打击舰船部署在关键计划圈内。联盟协作时共享计划圈情报能优化整体战略布局,但需注意避免因过度依赖盟友导致自身计划圈管理能力滞后。